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八婺田园传来悠扬牧歌——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纪实

    信息发布者:十五画生
    2016-11-30 14:41:03    来源:金华网   转载

    无限金华客户端11月30日消息

    佳乐九峰牧场内整洁的养殖场景。

    现代化牧场实现农牧业无缝对接。

    不少畜禽养殖户现在转行从事“甜蜜的事业”。

    美丽牧场融入美丽乡村,透着乡愁。

    这不是欧洲的庄园,而是美保龙种猪的家园。

    金华两头乌猪不仅为餐桌添味,也给农民增收。

    传承千年的技艺已走上现代化生产线。

    金华畜牧业的分量有多重?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我市的奶牛饲养量占全省半壁江山,生猪、家禽行业位居全省前列;去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超过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金华畜牧业的名声有多响?在很多人对金华的认知中,与城市名称紧密相连的“金华火腿”“金华两头乌猪”均属于畜牧业,它们至今仍是流通广泛的金华城市名片。

    畜牧业的辉煌曾经给金华带来荣光,但也让乡村面貌一度蒙尘。“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在全省上下奋力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关键时刻,畜牧业的传统养殖方式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与我们的奋斗目标明显不相符合。

    “养猪决不能污染环境,畜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下,我市坚定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扎扎实实地落在了畜牧业上,推动我市畜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如今,八婺大地正传出一曲曲悠扬的田园牧歌。

    铁腕斩污 粗放养殖画上休止符

    污水直排,严重污染水体;臭气熏天,夏天苍蝇成群;乱搭乱建,影响村容村貌甚至邻里关系。人们对畜牧业的传统养殖模式并不陌生,对其影响深恶痛绝。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2014年以来,声势浩大的“五水共治”战役率先在我市打响,传统畜牧业对农村面源造成的污染暴露无遗。在治水之战中,金华两夺“大禹鼎”,这场意在倒逼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在畜禽养殖领域同步展开。

    “两条红线”: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严禁排出场外,经过处理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畜禽排泄物一律不能直接进入场外水体。

    “四个一律”:禁养区内还没有清空的养殖场一律关停、不能按时完成污染整治的一律关停、限期整治不达标的一律关停、对已关停养殖场未经批准擅自重新养殖的一律关停。

    “五个凡是”:凡是不达标的立即整治、凡是整治不到位的立即关停、凡是禁养区养殖的一律关停、凡是限养区超标养殖的一律取缔、凡是宜养区污染处理不达标的一律查处。

    标准清晰明白,行动雷厉风行。按照上述要求,我市以水环境整治为主线,结合“三改一拆”“双清行动”等工作,向违规养殖行为亮出铁拳。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联合出击,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作战,开展“回头看”百日行动、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月专项行动、美丽田园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围捕斩污“规定”动作。同时,各地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等容易放松管理的时间节点进行“自选”行动,打出强有力的组合拳,对养殖污染进行零容忍整治。

    污染面前,没有情面,哪怕对带着光环、屡获荣耀的养殖场也毫不护短。义乌顺旺养殖场和新民养殖场,都是国家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但养殖污染是个动态过程,“示范牌”不能成为“挡箭牌”。在今年义乌市环保、公安及镇街执法人员开展的联合检查中,发现两家养殖场有重大污染行为,当地立即作出关停处置,并且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曝光。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中,“禁养区全面关停、限养区只减不增、宜养区生态养殖”是一条牢不可破的原则,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城、镇规划区范围更是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本级,婺城区对沙金兰水源保护区、安地水源保护区及“长湖”区域,开发区对金西开发区、梅溪流域,金东区对金义都市新区全域等重点养殖区域,进行重拳整治,全面拆除禁养区及污染严重的养殖场(户)。

    随着工作的推进,“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工作责任防线越来越牢固,网格化信息管理体系越来越健全。去年8月,市环保局开发区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辖区内有养殖场违规排放。执法人员连夜进行突击检查,发现确有两家规模养殖场存在未按规定收集畜禽粪便,导致超标排放污水的环境违法行为,在第一时间作出行政处罚和责令整改的决定,并按新《环保法》启动按日计罚程序。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地均已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的关停、搬迁、拆除任务,共关停、搬迁、拆除畜禽养殖场(户)14518家,涉及生猪135.7万头、水禽230万羽。仅上半年,全市就责令整改1975家,关停、取缔957家,移交环保、公安部门处理71家,共计消减生猪12.1万头。

    提档升级 传统产业唱起新腔调

    金华的养殖传统由来已久,甚至深深嵌入了农民的生活。在一些村民家中,以前房屋破旧,要辟出一间猪舍;如今盖起了楼房,新房的上面几层住人,底层依然是猪圈,过的还是人畜共居的生活。在治污染、去产能的大形势下,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显然与时代相背离。

    去产能不是简单地关猪场、拆猪舍,而是去除低、小、散养殖户,去除整治不到位、屡改不彻底、设施简陋的场户,去除养殖过于集中、布局不合理的养殖业。这项工作量大面广,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养殖户的观念。“猪要养、猪产业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养猪再也不能按照祖祖辈辈的老习惯了。

    一方面,通过正面舆论宣传、因势利导劝说;另一方面,完善规划、优化布局、规范管理、依法先行。农民的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这场产业的提档升级中来。市石门农垦场区域,原来生猪养殖密集,去年下半年,市有关部门通过修改规划,将限养区调整为禁养区。当时,生猪养殖业在经历两年多的低迷行情后,价格正在逐步上扬,当地30多家养殖场户顾全大局,有的忍痛出售即将临产的母猪,有的连夜售运生猪,均在规定时间节点前主动关停了养殖场。

    经历了去产能的阵痛,养殖场去劣存优初战告捷,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被一一清除。目前,全市生猪、奶牛、蛋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8%、96%、94%,比“十二五”末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实现了由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和产业经营的转变。一系列脱胎换骨的变化,紧随其后发生。

    混乱无序的局面变得规范了。市农业部门实行了准入正面清单和布局选址负面清单管理,对新养殖场严格准入条件,执行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老养殖场通过政策引导和环保倒逼,加快污染防治设施改造与技术提升。

    科技创新的成果有了用武之地。全市开展以智能化、设施化、自动化、生态化为重点的畜牧业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推广猪舍环境调节系统、养殖管理系统、高床养殖系统、自动化饲喂系统、限位饮水系统、排泄物清运系统等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推进畜牧业领域“机器换人”,在全市建成了一批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牧场。东阳市借助“互联网+”优势,成功开发“动检通”APP软件,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完成养殖生产记录、服务监管、动物检疫、数据统计、视频监控等工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实现了畜牧生产管理、动物检疫管理的移动化、无纸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既规范了档案、促进了监管,又提高了效率,优化了服务。金东区大堰河农牧场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开发了智能化育肥猪群养系统,应用物联网、云计算、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开启了掌上智慧养殖,并在全省10余家养殖场进行了推广应用。

    体系建设日益得到完善。以完善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为抓手,不断夯实动物防疫基础,婺城、金东、开发区、义乌、兰溪和浦江,分别建立了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并通过生猪政策性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实现了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率、收集率达到100%的目标。

    如今,走进金华的畜禽养殖场,传统的生产场面正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充满时代感和科技感的画面。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全面完成设施建设或改造提升。市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100多家生猪养殖场采用自喂料系统,奶牛养殖场全部实现机械挤奶,8家生猪养殖场采用代表当前先进水平的智能化管理系统,170多家养殖场采用自动消毒系统,50多家养殖场采用了先进的生化治污工艺。目前,全市有畜牧业国家龙头企业2家、省级12家,有18家规模养殖场获国家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称号,40家获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称号,200家获市级“星级场”称号。

    有破有立 特色发展奏响进行曲

    有破有立,大破大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我市畜牧业特色发展打开了缺口。通过养殖结构调整、智慧畜牧业建设、重大项目实施、产业链拓展等谋划,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的G20杭州峰会上,招待晚宴菜单揭晓,金华人倍感自豪。在这场重要的国宴上,金华火腿和金华两头乌猪肉都没有缺席:预选的50道菜中,11道与金华火腿有关;制作东坡肉的主要材料,正是金华两头乌猪肉。这两种取自金华企业的食材,与百姓生活并不遥远,更是金华的骄傲。2014年,我市开始实施《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并被列为省农业重大项目,鼓励发展两头乌精品猪。围绕“特色、优质、绿色、创新”目标, 突出“两个重点”,实施“六大工程”,构筑“五大平台”,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和“三个提升”。金华两头乌猪研究院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金字火腿是火腿行业第一家上市的企业,建设了中国火腿博览馆和世界火腿博览馆,全方位展现了金华火腿的文化底蕴;先后制定3个国家和地方标准;“金华两头乌猪”和“金华火腿”双双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并均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华火腿”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华火腿腌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两头乌猪”从全国1700余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同时,积极争取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加快推动金华两头乌猪及其产品走出国门。未来3~5年内,金华两头乌猪饲养量将到达10万头,产值增加5个亿。这不仅意味着更多百姓可以享用到优质猪肉,数倍于普通猪肉的价格也将使从业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当然,金华畜牧业内容绝不止于此。特别是随着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猪独大”的养殖局面正被改写。我市充分利用山区草资源优势,引导发展肉牛、湖羊、蜜蜂等特色畜禽品种,拓宽发展渠道,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婺城区、开发区利用奶公牛进行肉牛培育建立了肉牛养殖基地,浦江县、兰溪市等积极发展湖羊养殖业,引导50多家生猪、家禽养殖场转型湖羊养殖生产。目前,婺城区塔石、安地等乡镇的肉牛养殖业出现喜人景象,磐安土鸡养殖业名噪四乡八邻,金东鹌鹑养殖欣欣向荣,浦江湖羊业蓬勃发展,兰溪蜂业让更多农民尝到了甜蜜。

    哪怕是同一养殖类别,内部的运行模式也在悄然改变,生态养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浦江县浦南街道前于村的毛阳岗生态养殖场内,负责人王艾介绍,养殖场采用了“猪—沼—果”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使整个养猪场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用猪粪加工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也成了周边蔬菜、葡萄、苗木种植户的抢手货。我市总结出的生态循环模式还有,“奶牛—牧草—奶牛”的一康循环利用模式、“四园一林—土鸡”的磐安土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等。这些模式的相通之处是,实现了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 我市大力推广“大循环、中循环、小循环”的生态循环模式,并且探索构建了畜禽排泄物全面、有效、持久、综合利用的社会化服务新机制,组织成立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中心,通过沼液就地利用或异地配送,实现了种养有机结合。金东、浦江以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推动整县制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规模场均已实行农牧结合养殖,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拉长产业链,是我市畜牧业特色发展的另一条路径。义乌市创新管理和服务,依托华统集团,引进泰国正大、美国康地两大知名集团投资“中央厨房”项目,涵盖中央厨房和肉制品深加工、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3个工业项目,10个生态型家禽养殖场和1个生态型生猪示范场建设项目。这个“高大上”的项目总投资26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有望成为我市以全产业链建设引领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龙头项目。我市还大力发展以奶农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奶业产业化经营方式,通过订单收购的形式,佳乐乳业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奶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佳乐初道、佳乐纯牛奶等品牌也日益为消费者青睐。成功引进伊利、蒙牛等国内知名乳品企业,为我市奶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发展畜禽种业为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畜禽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涌现出了加华、美保龙、清山等一批种业龙头企业,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产业发展亮点不断呈现的同时,我市在对畜牧产业的管理和引导上,也亮出了不少管用的新招、实招。在养殖场管理上,我市首创“三元合一”星级管理模式,以规模养殖场为突破口,把生态畜牧业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三项工作“三元合一”,纳入到一个监管系统,对规模养殖场实行星级管理,从生态化、无害化、设施化、良种化、规范化五个方面引导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星级管理实行量化考评,从总体布局、硬件设施、制度记录、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共337项指标,突出生态环保理念,强化素质提升,坚持动态监管。通过星级管理,规模养殖场生产及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疫病防控措施得到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体现,主管部门监管效率也得到了较大提高。2015年开始,在“星级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拉高标杆,突出标准化设施设备提升改造,突出源头减量、过程治理与末端利用相结合的生态模式应用,加快推进美丽牧场建设,打造出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的典型。另外,全市还推行了养殖场“身份证”制度,制定“一场一册、一猪一卡、一户一档”管理制度;金华开发区灵活借鉴驾照扣分的管理处置模式,设立多项扣分准则,视扣分情况分级处置,最严重的可能被关停。

    意在“两山” 绿色发展拨出弦外音

    如果不是大门口“美保龙种猪育种”几个字,没有人会意识到这里是座养猪场,里面养着上千头猪,年出栏量达到4万头。走在公司区域内,放眼望去除了郁郁葱葱的草地和人工生态湿地,就是别具一格像城堡一样的坡地庄园建筑,山坡上的现代化猪舍同样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在美丽牧场建设中,美保龙已经成为标杆。前不久,它和我市另外两家美丽牧场在20家省美丽牧场示范场评选中折桂。近年来,全市涌现了一大批美丽牧场的典型,引领全市畜牧业向绿色方向健康发展。

    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并不仅仅是产业满足产业自身发展需要,更体现了人们对“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坚信不疑:畜牧业不仅可以做到不污染环境,还能装点环境,带来经济效益。

    浦江县以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整县制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畜禽排泄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目标,利用“书画之乡”的优势,通过堆砌花坛、种植花木、铺设草坪,购置景观石,建筑马头墙,对畜舍外墙和围墙进行美化,成了体现养殖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

    金东区围绕“希望田野、美丽金东”建设目标,融合园林景观设计,努力做到“一场一品一特色”,实行全方位美化,着力打造一批花园式、智慧型、生态化美丽牧场,扎实推动整县制转型升级。

    武义县积极示范 “猪—沼—茶(果、苗木、蔬菜)”农牧结合模式,着力推广让鸭子上岸的“水禽旱养”新模式,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兰溪市通过健全沼液配送机制,实现种养有机结合,有效维护了生态和公共卫生安全,也为美丽牧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确保了畜牧业向着绿色方向长足健康发展。

    在金东区百合养殖场内,高大挺拔的银杏、造型独特的罗汉松、修建整齐的茶梅,生态化元素扑面而来。养殖场负责人蒋建良说,美丽牧场带来了美丽经济,因为实现了畜禽废弃物资资源化利用,养殖场利润提高了不少,动物疫病也少了。该区冠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今也变成了大花园,负责人何永铭为此已投入40余万元。他自信地说,现在养殖场就是一个风景点,都可以邀请别人参观游玩了。

    “十三五”期间,创建美丽牧场将成为我市推动经济又美又好发展的绿色引擎。按照规划,未来5年,我市将创建美丽牧场120家,绿色发展示范县5个,建设全产业链5条。

    转型升级样本1

    美保龙

    种猪住进“高大上”的欧式庄园

    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位于婺城区白龙桥镇古方二村毛草园,占地360亩,配套种植基地312亩,总投资约1亿元,现存栏种公猪50头、种母猪1200头,达产后年出栏猪4万头,2015年公司实现年销售额2400万元,利润800万元。该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种猪精品园)、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婺城区农业龙头企业、金华市四星级规模养殖场。

    美保龙以高标准、高规格、高投入、高产出为规划理念,猪舍建筑新颖,吸收欧美庄园风格,绿化面积达到65%以上。通过采用干清粪工艺、雨污分流及安装碗式饮水器等极大减少原水用量;使用高科技绿色饲料和动物保健品,减少氨气等气味的排放、重金属污染、药物残留等;安装国内首家猪场臭气回收降解设施,大幅减少气味排放。由于大量应用先进设施,美保龙猪场实现了用人少、猪疾病少、猪好养、成活率高;通过精细化标准化科学管理,每头母猪每年出栏优质种猪及商品猪24头,比国内平均生产水平提高20%以上,全期全场总料肉比2.8∶1,低于国内同期水平5%。

    该公司还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育种技术,与美国种猪协会同步育种,基因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了猪体格小、后期生长慢、多肥膘的实际问题,利于引种猪场增产增收,完全符合我国绿色畜牧业的发展理念。

    转型升级样本2

    佳乐九峰牧场

    农牧业实现完美对接

    金华佳乐乳业有限公司九峰牧场位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汤溪镇九峰山景区外,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牧区占地面积5000亩,主要由高产奶牛示范区(100亩)、牧场观光区(50亩)、牧草种植区(600亩)、休闲采摘区(200亩)、园林景观区(400亩)、水生植物观赏区(100亩)、休闲垂钓区(50亩)、有机茶园(3500亩)等功能区组成,同时,在周边还配套农牧对接5000多亩种植基地。

    该公司推行“牛—沼—牧草(茶、果、蔬、苗木)”循环模式,奶牛场的牛粪加工有机肥,牛尿进入大型沼气罐和黑膜沼气池厌氧发酵,沼气发电供牧场所需,沼液一方面通过管网用于园区牧草、蔬菜、水果等灌溉;另一方面,公司还积极对接周边种粮大户、蔬果合作社等,免费为其建设沼液池、管道等沼液利用设施,并通过沼液车运送至种植地块供农户使用,真正做到“种养一体,农牧结合,资源充分利用”,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牧场的定位就是示范性观光牧场,公司将进一步总体规划设计,将周边配套的采摘园等进行综合性开发,打造浙江地区第一家奶牛主题科普观光园,宣传健康的牛奶消费文化,借力推广佳乐自主品牌,力争两年内成为浙中低温奶市场第一品牌。

    转型升级样本3

    百合生态养殖场

    令人烦恼的污染变成了财富

    金华市百合生态养殖场坐落于金东区曹宅镇百合塘村。占地10亩的猪场建有标准化猪舍7幢,超过500平方米的园林景观及管理房上的马头墙设计、白墙黛瓦的猪舍成为一道亮眼的景观。

    养殖场内布局合理,采取科学健康的养殖方式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手段,实现组织管理与人的管理相结合,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有完备的标准化生态养殖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规程及生产管理制度。

    该养殖场有沼气池350立方米(改建中),田间沼液池800立米,配套生态消纳地400多亩,配套建造455平方米的异位发酵床(在建中),有足够消纳排泄物的用地,保证沼液不外流。通过异位发酵床,猪场的粪污收集之后利用潜泵均匀地喷在垫料上进行生物发酵,进而达到“零排放”的目标,做到100%循环利用排泄物资源,较好地解决雨季、沼液使用淡季时的沼液利用问题,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见效快等优点,真正变污染为财富。

    转型升级样本4

    畜产品企业中的弄潮儿

    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火腿、火腿制品、火腿调味品、肉制品的现代化肉制品加工企业,为业内首家A股上市公司,坐落于浙江省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公司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 国家农产品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现代品牌营销试点企业”“首批浙江省制造业网络营销示范企业”等荣誉。去年,“金字”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金字火腿始终坚持“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的理念,先后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是《地理标志产品金华火腿》国家标准和《金华地区火腿企业联盟标注———火腿生产技术规范》的主要起草单位,是国内首个发酵肉制品标准制订者。除了传统市场,近年来公司在电子商务领域也保持龙头地位,生产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居行业之首。

    金字火腿拥有GMP认证的国际先进火腿生产线,在参观通道内,可以了解和亲身体验火腿的生产过程。在巴玛火腿窖藏区,还可以换上防化服,近距离观察发酵火腿在窖藏库里静静发酵,感受发酵火腿的雕刻时光与品质密码。该公司建设的火腿博览馆全方位展现金华火腿的文化底蕴、制作工艺、火腿知识,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生动呈现火腿历史、制作工艺、美食文化、营养价值等方面内容。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